人物
时段
朝代
“黄叔豹”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春秋五论(四) 南宋 · 蔡沆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九、复斋公集
读《春秋》者,先明大义,次观世变。
所谓世变者何也?
《春秋》之始,是世道之一变;
《春秋》之终,是世道之一变。
刘知几有云,孔子述史始于《尧典》,终于获麟,盖《书》之终,《春秋》之始。
孔子述《书》至《文侯之命》而终,文侯之命,平王之初年也。
隐公之初平王之末年也。
平王之始,申侯与犬戎其攻宗周而弑幽王
申侯者,王法必诛、不赦之贼,平王与其臣庶不共戴天之雠也。
平王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知其立己为有德,而不知其弑父为可怨,至使复雠讨贼之师,反为报施酬恩之举,则其忘亲逆理而得罪于天亦已甚矣。
其命文之辞曰:「汝多修整我干戈,捍我于艰,患已弭矣,用赉尔秬鬯一卤;
功已报矣,其归视师,宁尔邦国,无复事矣」。
即此一篇而观之,已无兴复之望,然其意尤有所望也。
盖迟四十九年之久,无复一发振起之意,圣人于刑赏之权,不复望于有周也决然矣。
由是而下,则为春秋之始,独非世道一变之会与!
王道衰微,霸不复振。
春秋之终,夷狄强横,然世犹有胜负也。
至于荆楚横衡,已为中国之害,甚至断发文身之俗,偃然与晋为两霸矣。
入春秋已来,诸侯大夫各有定位也,至获麟之岁,齐陈恒齐国之柄,而弑简公之兆已萌矣;
自季孙逐君之后,鲁国政柄尽在三家,而陪臣执国命之渐已著矣;
晋自赵鞅入国之后,晋国政权尽在六卿,则韩、赵、魏为诸侯之渐,不于是而见乎!
向也夷狄交于中国,莫有如楚之暴逆,厥后秉礼之鲁,奔走于偏方,下国之越,以求一朝之安,此夷狄强横之甚,而中国不能制也。
今伯主不竞,而诸侯之争城争地者干戈扰攘,而无一息之宁矣。
获麟之前,世变为春秋,获麟之后,世变为战国,庸非世道一变之会耶?
是《春秋》之所以终也。
然不特此也,合《春秋》一经而观之,有所谓隐、桓、庄、闵之《春秋》,有所谓僖、文、宣、成之《春秋》,有所谓襄、昭、定、哀之《春秋》。
霸主未盛之时也,庄之十三年会于二十七年而同盟于幽,于是合天下而听命于一邦也;
合天下而听命于一邦,古无有也。
僖之元年而齐迁邢,二年而城邢,四年而伐楚,五年而会王世子,九年盟于葵丘,安中夏、攘夷狄之权,皆在伯主之未兴,诸侯无所统,而天下犹知有王政。
故隐、桓之《春秋》多书王霸主之既兴,诸侯有所统,而天下始不知有天王,故僖、文以后之《春秋》书王极寡。
伯主之兴,固世道之一幸,而王迹之熄,独非世道之衰耶?
僖之十七年而小白卒,小白卒而楚始横,中国无伯十馀年。
二十八年,而有城濮之战,则中国之霸在齐桓者今得而归晋文矣;
晋襄继之,犹能嗣文公之业;
灵、成、景、厉不足以绍先绪;
悼公再霸而得郑、楚,尚庶几焉。
自是而后,晋伯不复振,至于晋平,能明义以驭夷,则区区一楚,将屏伏退听之不暇,安能逞其强如此之甚哉!
昭之元年于虢之会,中国分为、楚之从矣。
四年,楚灵大会于申,实用齐桓召陵之礼,举六王、二公之事,堂堂华夏之区,咸听命于夷狄矣。
十年,之盟,虽曰再主夏盟,而晋之德则不竞,天下之诸侯参盟见矣。
盟见而诸侯无主盟者,则天下无所统一也;
无所统一,则天下之无伯也;
无霸,则春秋终矣。
天下无王,《春秋》固已伤王迹之熄,天下无霸,此尤世道之大不幸。
其他如荆人来聘,夷狄之臣未有名氏也;
屈完来盟称字,著于经矣;
无骇侠卒,诸侯之大夫始而书名,未有书氏者,今则有生而氏者矣;
始也诸侯盟诸侯,于后则大夫盟诸侯矣;
始也诸侯自相盟,于后则大夫自相盟矣;
始也诸侯僭天子,今则大夫僭诸侯矣;
始也大夫窃诸侯之柄,于后则陪臣据大夫之邑矣。
合《春秋》一经观之,愈趍愈下,愈久愈薄。
逆之而上,则文、武、成、康之盛,可以接尧舜之传,所以昭文德也;
沿之而下,则七雄分裂,吞并于秦,不至于不止也,无以威不轨也。
后之作《通鉴》编年者托始韩、赵、魏之为诸侯,亦所以继《春秋》之后欤。
学《春秋》者既能先明大义以究道理之精微,又能历观时变以稽时事之得失,则《春秋》一经亦思过半矣!
春秋论(四) 宋末元初 · 吕大圭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九、春秋五论、《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一九○
读《春秋》者,先明大义,其次观世变。
所谓世变者何也?
《春秋》之始,是世道之一变也。
《春秋》之终,是世道之一变也。
刘知几乃云:孔子述史始于尧典,终于获麟,盖书之终,春秋之始。
孔子述《书》至文侯之命而终者,文侯之命,平王之始年也。
隐公之初平王之末年也。
平王之始,不共戴天之雠未报,而其命文侯之辞曰:「汝多脩,捍我于艰」。
患已弭矣。
「用赉尔,鬯一㔽」。
功已报矣。
「其归视尔师,宁尔邦国」。
无复事矣。
即此一编而观之,已无兴复之望,然而圣人犹不忍绝也。
盖迟之四十九年,而无复一毫振起之意,圣人于是绝望矣。
由是而上则为西周,由是而下则为春秋,此独非世道一变之会乎?
此《春秋》之所以始也。
入春秋而楚始横,然犹时有胜负也。
盖至于获麟之前岁,而吴以被发文身之俗,偃然与晋侯为两伯矣。
入春秋而大夫强,然犹未至于窃位也。
盖至于获麟之岁,而齐陈常弑其君,齐自是为田氏矣。
则自季孙逐君之后,鲁国之政尽在三家,而鲁君如赘旒矣。
在晋则自赵鞅入绛之后,晋国之政尽在六卿,而赵籍、韩虔、魏斯为诸侯之渐已具矣。
向也南蛮之交于中国者,其大莫如楚,而今也以望国东方之鲁,而奔走于偏方下国之越,以求自安矣。
向也诸侯犹有伯,而今也伯主不竞,而诸侯之争城争地者,日以扰扰,而无一息宁矣。
故自获麟之前,其世变为春秋;
自获麟之后,其世变为战国,此又非世道一变之会乎?
是《春秋》之所终也。
然不特此也,合《春秋》一经观之,则有所谓隐、桓、庄、闵之《春秋》,有所谓僖、文、宣、成之《春秋》,有所谓襄、昭、定、哀之《春秋》。
伯主未盛之时,庄之十三年而会于北杏,二十七年而同盟于幽,于是合天下而听命于一邦矣。
合天下而听命于一邦,古无有也。
僖之元年而齐迁邢,三年城卫,四年伐楚,五年会世子,九年盟葵丘,而安中夏攘强暴之权皆在伯主矣。
伯主之未兴,诸侯无所统也,而天下犹知有王。
故隐、桓之《春秋》各书王。
伯主之既兴,诸侯有所统也,而天下始不知有王。
故僖文以后之《春秋》,其书王者极寡。
伯主之兴,固世道之一幸,而王迹之熄,独非世道之衰邪?
僖之十七年而小白卒,小白卒而楚始横,中国无伯者十馀年。
二十八年而有城濮之战,于是中国之伯,昔之在齐桓者,今转而归晋文矣。
晋襄继之,犹能嗣文之业,灵成景厉,不足以继;
悼公再伯,而得郑驾楚,尚庶几焉。
自是而后,晋伯不竞,盖至于襄之廿七年,而宋之会,楚之从,交相见。
昭之元年,而虢之会,再读旧书,于是楚夷矣。
四年而楚灵大会于申,实用齐桓召陵之典,盖不预中国之事者十年。
平丘之盟,虽曰再主夏盟,而晋之会诸侯,由是止鄢陵,以后参盟见矣。
参盟见,而后诸侯无主盟者矣。
天下之有伯,非美事也。
天下之无伯,非细故也。
天下之无伯,而《春秋》终焉。
故观隐、桓、庄、闵之《春秋》,固已伤王迹之熄。
观襄、昭、定、哀之《春秋》,尤以伤伯业之衰,此特其大者耳。
其他如荆人来聘,荆蛮之臣始未有名字也,于后则名氏著于经矣。
无骇挟卒,诸侯之大夫,始未有书氏也,于后则有生而名氏著矣。
始也诸侯盟诸侯,于后则大夫盟诸侯矣。
始也诸侯自相盟,于后则大夫自相盟矣。
始也诸侯僭天子,于后则大夫僭诸侯矣。
始也大夫窃诸侯之柄,于后则陪臣据大夫之邑矣。
会《春秋》一经观之,大抵愈趋愈下,愈久愈薄,溯之而上,则文、武、成、康之盛,可以接尧舜之传。
沿之而下,则七雄分裂之极,不至于秦不止。
后之作编年通鉴者,托始于韩、赵、魏之为诸侯,其亦所以继《春秋》之后欤!
学《春秋》者,既能先明大义,以究理之精;
又能次观世变,以研事之实,《春秋》一经,亦思过半矣。
江淮荆浙发运司官吏推恩诏宣和元年二月二十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三、《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四○(第四册第三二五四页)
江淮荆浙发运司官吏般发岁额,增剩万数,可与推恩。
内武臣依文臣四年法比折,选人依条施行;
人吏减年,候出职日收使,愿换支赐者听。
管勾文字朝奉郎刘望宣教郎方迪、勾当公事宣教郎郑可简通直郎宋晃各转一官。
使臣人吏承信郎沈慨、孙兴之、本司都吏陆遇等各减四年磨勘
内陆遇特减裁令年月先次出职,补承节郎,依陈纯已得指挥勾当公事
奉议郎吕敏问、宣义郎彦升通直郎朱汝翼各减三年磨勘
宣教郎李接、承直郎章英亮、管勾外排岸司朝请郎黄叔豹儒林郎张浃、催辖纲运从义郎王章书吏安仲举各减二年磨勘
守阙书吏赵林、韩植、副书吏赵思远、孙古、张友各减一年磨勘
前利路运判冲佑李君嗣文挽诗 其一 南宋 · 魏了翁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笃谨宁违俗,清淳不近名。
几多岐上泣,独自吉中行。
岁晚露沾草,山空霜满荆。
南溪后月夜,的的为谁明。
前利路运判冲佑李君嗣文挽诗 其二 南宋 · 魏了翁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从橐心知旧,枢庭肺腑亲。
不从呼尔食,宁独曳其轮。
吴子杰魁士,黄公忠荩臣。
所知非所厚,亦足验为人(自注:李君平日最为杨端明所爱,与费参政至亲,不蒙其力,乃为吴德夫黄文叔所爱。)
徐师川(三)1102年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二、《山谷全书·正集》卷一九 创作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庭坚拜手。
辱书,审涉夏以来,同吕新妇侍奉八姊郡君万福,诸儿女无恙,甚慰怀想。
莹中便向吴中,失此渊对,何能不怅然?
老舅六月九日领太平事,十七日奉朝旨送吏部,即日解船至江口,以嗣文同行,遂为远别。
亦大风,不可行,留连方欲诀去,会驹父奉其大母来,又为之留七日
闰月十一日分手,亦冲东风至芜湖矣。
吏部告示作初任通判人升一季名次,指射优便差遣,三两日间亦漫投一状也。
将家到荆南谋居,居定,或从容玉泉、鬼谷之间,以须阙耳。
相望似不远,无因会面,神往形留,千万珍重。
十三日庭坚顿首。
嗣深节推十九弟书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八、《山谷全书·别集》卷一八
嗣深节推十九弟:得书,知同新妇诸侄安胜为慰。
寄大蒸,乃所乏也。
比得大郎自萍乡来相聚,甚慰人意。
亦知元明年来殊健,得儿妇孝和,甚可意也。
嗣文般家,何故稽缓如此?
嗣直绝不得书。
天民以妇病,全家向洪州就医,未得归音。
三十三已同去华,归一月矣。
高定侯数有书来,但苦贫甚,已寄丝二百两,仍月割俸一千与之,虽未有大益,聊为不忘之意耳。
适张客来云,遣人到光山,送其弟经费,便行,故草草作此书。
朴适出谒黄崧孺未回,亦不及候书,续因张客寄书信也。
今年有双井饮否?
赞府佳士,官况当佳。
光山亦有游观处否?
度亦无林泉之胜。
比得叔和书,乃报小大娘旧疾稍痊,亦可喜。
至凉遣楷向永宁也。
六月三十日
壮舆簿书(二)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九、《山谷全书·别集》卷一九
辱书累纸,存问劝戒,奖借开发,恩意千万。
鄙薄绵弱,游于畏涂,已在明哲之后,岂能尽承吾子之赐邪!
见所寄惠新文,与夺劝沮,坊之则塞,畎之则流,笔力与心机相得,叹仰日新之学,欢喜降服,大不可言,刘子真有子矣!
如《论役钱》二书,乃如吾司马温公论事,所谓希颜之人亦颜之徒者邪!
自吾子之家祸荐臻,往与嗣文兄弟言之则气塞,今而后知刘氏殊不衰也。
千万更希以道自重。
答叔震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五、《山谷全书·续集》卷五
顿首。
远辱惠书勤恳,承里居日用轻安,奉侍佛律,初不懈退,甚善甚善!
令嗣遂能勤学有举业,何慰如之!
更令求明师贤友,方为不虚用心耳。
云岩想更成次第,必时一到彼,抖擞禾场上尘土,便觉超然矣。
清和尚未得近书,然因舒城人去,尝寓书信也。
所寄送《清公颂》颇见志愿,不忘般若中也。
向须《观音赞》,今手抄去,可托幼安或珊上座誊上槵子也。
《云岩经藏记》如此作去,不知可死心寮中老人意否?
四郎读书长进否?
嗣文归,到双井必且复来下处。
糖师子一瓶,谩助斋厨,远道无佳物可寄也。
益老想时往来。
水硙若成功,度亦可息肩矣。
相望万里,临书增怀,千万进道自寿。
答世因弟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九五、《山谷全书·续集》卷五
世因弟:得书,知奔走累年,又索连周石狱中,良不易。
西水硙既成功,想可端居为饱暖缘矣。
郭西柴场、双井水硙相望,亦相夺乎?
寿安姑所苦想即平,东卿亦渐谨为治生否?
六十八亦源源而来邪?
世承兄今行李在何地,亦有息肩之策否?
三郎、五郎读书颇有效邪?
来都不及马新妇病,意其遂康和复常矣。
重得今年十三,喜读书否?
吾辈人家,但勿令书种断绝,其成功则天也。
嗣文想今已到双井矣。
嗣直今极解事,能官,上位甚礼之。
嗣功不幸,深可痛惜,至今思之,令人气塞也。
嗣深晋城,计上官亦能盼,但道里悠邈,不得其情状耳。
知命来入峡中数年,大率只在涪陵,至今犹未归也。
老兄自黔迁戎,犹在黔也。
衣食厚薄,随缘亦易过,岁用十千,僦一民居在城南门里,差远市井,杜门少宾客,用私奴,不复借公家人,极清闲也。
相望万里,忽忆往年隔篱闻急研煎豆留饮之声,如在天上。
何时复获双井堂上一笑邪?
千万自爱。
仲谋骐骥简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山谷简尺》卷上
庭坚顿首。
骤热,伏惟侍奉万福。
宅中大小皆佳否?
累日来,为嗣文病极,人意思不堪,幸已安平也。
马昨日已置得,似差可奉朝谒。
厩马自今且已久拖拽,愧不可言,几时得一款语耳。
子列两垂访,皆不得面也。
庭坚顿首上仲谋骐骥文思想弟。
与范公简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山谷简尺》卷上
庭坚顿首。
缺然不闻音问,每怀琢磨之益,临风惘然。
忽得来教,欢喜无量。
鄙语刻镂虚空,安能有益?
过蒙沩山老人赞叹,祗增愧尔。
寄惠汤家石刻,多所未见,即与嗣文诸弟同玩之。
元明及大斋腊前已入京矣。
双井诸事如故。
黄龙、云岩皆成丛林,清公在黄龙西堂参徒,殊得所依也。
南公真赞已与人,今别写去,木平赞小字同往
承向日苦寒热,今必已轻安。
更希摆脱俗事,静处资养,圣胎身健,则道行也。
腊下略至洪州,往来亦费一月
欲一到黄龙,亦以泥雪,又人事纷纷,未能耳。
何时复能由此来?
钦想钦想。
《七佛偈》及祜老语录序漫往,恐彼方人或未见尔。
正月十五日庭坚顿首上范公道友几下。
宜州乙酉家乘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七、《豫章先生遗文》卷一二
四年春正月庚午朔
元明永州唐次公俱来,居四日矣。
是日,州司理管及时当来谒元明,饮屠苏。
二日辛未,小雨。
永州脚夫四人回寄糟蟹、虾朐、、蠓子、大烛、草豆蔻、蜡,作未酉亥腪肫。
元明、次公会食罢,步出小南门,西过龙水县,道遇崇宁道人文庆。
三日壬申,阴,微寒。
食罢,元明、次公对棋,予独步至安化门,得黄雀数十。
四日癸酉,微阴。
叔时元明、次公同饭,为元明作花吉贝背子。
叔时棋,叔时再胜而三败。
五日甲戌,晴。
郡守而下,来谒元明,得柘姑。
六日乙亥
四山起云而朝见日,大热,才裌衣。
始迁书药入新居。
七日丙子,阴。
辰巳,大雨。
入新居,大寒
八日丁丑,晴。
张载熙兄弟、冯当时、周惟深书。
得大含笑一枝。
叔时来棋,人胜一筹,叔时三胜而四败。
九日戊寅,晴。
元明步至管时当莫疏亭。
十日己卯,晴。
步至三角市。
食罢,从元明步自小南门,绕城观四面皆山,而无林木。
历西门、北门、东门、正南门,复由旧路而还。
得曹醇老书,寄二酒、乾、生熟栗、黄甘、山蓣。
十一日庚辰,阴。
元明步出小南门,西入慈恩寺,又西入香社寺,乃折而东,入植福寺,略龙水乡而归。
十二日辛巳
朝雨霢霂,巳、午晴。
十三日壬午立春,晴又阴。
元明步出小南门,访崇宁道人文庆,卧于庆公之室。
紫堂山人王渐、僧惠宗实同行。
十四日癸未,晴又阴。
夜从元明步出东门,上高寺,入天庆观,乃至崇宁寺
僧崇广自融州回。
十五日甲申,晴。
嗣文书,送五缣,报嗣深光山罢归,得先民辟通行交子司勾当
兄弟仕同郡而不阂法,可庆也。
知命长女与其婿张钧及其姑之乳媪来留半月。
十六日乙酉,晴。
夜从元明步至崇宁寺
十七日丙戌,晴。
元明浴于小南门石桥上民家浴室。
叔时棋,叔时三北。
太医朱激馈双鹅。
十八日丁亥,晴。
大热,不可裌衣。
十九日戊子,又阴,小冷,可重裌衣。
华阴细辛于王紫堂,初见楝实,与□产不异。
二十日己丑,阴。
大寒,可重茧。
永州平安书,并得南丰无恙书,知李倩、女睦家音问,云欲遣人至宜。
元明得李磁州及女姻书。
相书报张子发出自讼斋,会蒋子人、邹得久、棁于高山寺
借马从元明南山及沙子岭,要叔时同行。
入集真洞,蛇行一里馀,秉烛上下,处处钟乳蟠结,皆成物象。
时有润壑,行步差危耳。
出洞顷之,得张贵州书,传致范德孺、晁无咎书。
夜中急雨,寒甚。
二十一日庚寅,阴。
夜从元明过王紫堂。
中夜大雨达旦。
二十二日辛卯,雨不已。
二十三日壬辰,晓雨乃晴。
武阳寨书、象州书、贵州书。
入夜小雨彻明。
二十四日癸巳,雨不已。
得曹醇老书,以元明至宜,予暂开肉,故寄一羊及子鱼、虾朐、蛤蜊酱、蟹螯、腊蟹酱、金橘三百,并为督到王溉逋钱九十千。
二十五日甲午,晴。
安国对棋,且胜且败,而安国负七局。
二十六日乙未,晴,不见日。
崇宁道人来速元明及予同饭。
二十七日丙申,阴不雨。
二十八日丁酉,晴。
元明北山,由下洞升上洞,洞中嵌空,多结成物状。
又有泉水清彻,胜南山也。
二十九日戊戌,晴。
三十日己亥,阴不雨,气候差温。
叔时来棋,且胜且败,而叔时负三局。
元明作平气丸成。
乐善寨黄远送雪菌䐳。
酉后冻雨,夜雨达旦。
二月庚子朔,雨不已,小寒
带溪文颀刲羊见馈,继以建溪北果又以万钱为寿,是张子发之媦婿也。
二日辛丑,雨甚,可复近火。
三日壬寅,要秦禹锡、区叔时同酌,元明叔时棋,叔时负三局。
四日癸卯,雨。
五日甲辰,晴又雨。
诸人置酒饯元明于崇宁,并召予,予亦宿崇宁寺
六日乙巳,晴,天极温,才可裌衣。
与诸人饮饯元明于十八里津。
七日丙午,晴,似都下四月气候也。
象州人回,得才叔书,报松柏市之縡已达。
李仲牖书,寄建溪叶刚四十銙、婆娄香四两、蜀笺四轴、鲎桶赤鱼鳔五十。
并得少伊书。
八日丁未,晓寒甚,已而小雨,又晴。
九日戊申,阴寒不雨。
步到崇宁采荠作羹。
叔时来对棋。
十日己酉,雨,不甚寒。
元明丙午柳城书,报周通叟象州教授,要来苏舟,为邹至虚乞正书两纸。
唐次公柳州来,送菖蒲四器。
是日午后雨止。
十一日庚戌,晴。
唐次公来,共蔬饭。
十二日辛亥,雨,又霁,夜中冻雨。
十三日壬子,雨。
作素包子,召次公不至。
元明书。
十四日癸丑,晴,又雨。
柳州僧禅进送才叔上元日书。
遣高德修书。
十五日甲寅,雨。
元明甲子书。
下重酝酒。
十六日乙卯,晴。
答禅进书。
夜中月明。
十七日丙辰,晴。
叶筠元礼来约相见。
十八日丁巳,晴又阴,而不雨,天小寒
唐叟元老寄书,并送崖香八两。
十九日戊午,阴不雨。
元明十二日师塘铺书。
二十日己未,雨。
崇宁道人同宗广二僧、王紫堂来啖素包子。
累日苦心悸,合定志小丸成。
二十一日庚申,晴初见日。
元明乙丑寄书。
午雨,晚晴,夜雨。
二十二日辛酉,雨不已。
崇宁庆公来,遂率至寺中食包子。
僧崇广之全州
二十三日壬戌,雨。
二十四日癸亥,雨止,气微温。
小许送鸤鸠六,王沙监送溪鱼十五,皆班诸邻。
得鞭笋二十馀,甚美。
二十五日甲子,晴,不可挟纩。
蒋侃送蛮布坐荐四,絮以苇花、金铃子、雪菌,皆一篰。
三鼓马军营外火,焚十家。
二十六日乙丑,晴。
元明二月十四日丁卯书,寄书一篇、《青玉案》一篇、滑石压纸五枝。
得相、棁正月二十八日平安书。
得李德素李郎三十日、本月十七日书。
蒋侃送山药(佳。),莫泂送雪菌。
得天民正月书,报乡中事种种(新知县陈夬宣德二月上。)
得戴坤父正月五日书。
二十七日丙寅,晴。
元明丙寅书。
二十八日丁卯,微雨不寒。
发相、棁书。
二十九日戊辰,社雨。
宾州王元道书,送丙椰子及来阳火箸。
昼晴骤温,可单衣。
闰二月己巳朔,晴,中夜冻雨。
初二日庚午,晓晴,终日夜雨达旦。
初三日辛未,雨。
王佺来求白鹇,得雌雄一双与之,此《尔雅》所谓雗雉也。
初四日壬申
过管时当西斋
初五日癸酉
西斋
终日夜大雷雨。
初六日甲戌
数日皆夜雨昼晴,是夕星月粲然。
初七日乙亥,晴。
初八日丙子,晴,夜雨达旦。
初九日丁丑,雨止。
元明戊辰书。
孝叔寄书,并送所买药一篰。
初十日戊寅,雨。
蒋侃、莫泂寄买崇宁倚卓钱四千,莫并寄橄榄百枚、数十头。
德谨砦秦靖寄橛、山药
食罢,过管时当西斋
十一日己卯,雨。
十二日庚辰,雨。
十三日辛巳,不雨。
十四日壬午,晴。
德谨寨秦靖馈山药、炭四笼。
改火。
十五日癸未,晴。
十六日甲申,雨。
十七日乙酉,晴。
十八日丙戌,阴,辰、巳晴。
崇宁道人出诸岩作佛事。
十九日丁亥,晴。
沐浴于石桥之湢室。
二十日戊子,阴不雨。
自南门步向东城,过望仙楼,复至小南门而归。
二十一日己丑,晴。
与僧惠宗、了观浴于石桥。
叔时来对棋,予败四局。
二十二日庚寅,晴,大热,不可裌衣。
叔时来对棋,叔时再胜而三败。
二十三日辛卯,晴。
观书于南楼
二十四日壬辰,晴。
卧于南楼终日。
叔时来棋,三胜而再败。
二十五日癸巳,晴。
天气似京师五月。
二十六日甲午,晴。
接癸巳,夜涷雨,晨凉,辰巳间阴曀小冷。
二十七日乙未,晴,寒。
二十八日丙申,晴。
永州书。
思立寨孙彦升子渐崇班送石菖蒲二桶、小菜桶四枚。
二十九日丁酉晦,晴,寒,时作数点雨,不沾湿。
元明丁卯书至长沙
三月初一日戊戌朔,晴。
初二日己亥
丁酉戊戌中夜皆澍雨。
德谨寨寄大簟一床,又寄大苦数十头,甚珍,与蜀中苦笋相似,江南所无也。
初三日庚子,大雷雨。
初四日辛丑,晴。
初五日壬寅,晴。
入夜星月粲然。
初六日癸卯,晴。
郭戎送枇杷,甘甚(又送面两石。)
初七日甲辰,晴。
党君送含笑花两枝。
初八日乙巳,晴。
党君送含笑花三枝。
初九日丙午,晴。
党君送含笑花两枝。
初十日丁未,晴。
党君送含笑花两枝。
作顺气丸成。
十一日戊申,晴。
暑气欲不可堪。
元明闰月十四日己巳书,并得相、棁书。
十二日己酉,晴。
十三日庚戌,晴。
普义邵革送山药二篰。
十四日辛亥,晴。
夜中大雷雨。
十五日壬子,晴。
成都范寥来相访,好学之士也。
得相、棁书。
十六日癸丑,晴。
长沙僧去。
元明戊辰书。
十七日甲寅,晴。
十八日乙卯,大雷雨,沟浍皆盈。
得张八十外甥须城正月书。
十九日丙辰,晴。
武阳莫彦照送粟米。
二十日丁巳,大雷雨,溪水溢入城濠,井泉皆达。
王紫堂将诸雏入桂林
二十一日戊午,雨。
何浚、范寥同饭。
二十二日己未
得高德脩书。
二十三日庚申,晴。
思立孙子渐送人参、芎。
二十四日辛酉,晴。
普义邵革侍禁来。
二十五日壬戌,晴。
普义送粟米二㪷。
二十六日癸亥,晴。
二十七日甲子,大雷雨。
郡守杀鹅于城南之龙泓,于是三日矣。
二十八日乙丑,又雨,农夫以为庆。
二十九日丙寅,晴,又雨。
三十日丁卯,晴。
四月初一日戊辰,晴。
城西南再火。
初二日己巳,晴。
初三日庚午,晴。
孝叔元明己巳书及相、棁书,寄纸药鞋袜及公衮书,送纸六轴,人参十两。
朱彦明、徐靖国皆有书。
邹德久及棁各寄诗来,皆可观。
夜雨,震电。
初四日辛未,阴,欲雨。
是日煨菹、菹、茄菹。
初五日壬申,昼晴夜雨。
初六日癸酉,晴。
崇宁僧法旻置饭,与范信中同之。
初七日甲戌,晴。
与时当、信中剥粽子。
初八日乙亥,午风,未冻雨,少顷又晴。
初九日丙子,晴。
初十日丁丑,晴。
十一日戊寅,晴。
十二日己卯,晴。
十三日庚辰,晴。
十四日辛巳,晴。
十五日壬午,晴。
予病暴下,不能兴。
十六日癸未,晴。
十七日甲申,晴。
十八日乙酉,晴。
十九日丙戌,晴。
普义寨寄米、山蓣。
二十日丁亥,晴。
沙监王稷寄朱砂及猿皮。
二十一日戊子,晴。
思立寨寄竹床。
二十二日己丑,晴。
德谨寨寄竹簟。
二十三日庚寅,晴。
自丙子至庚寅,昼夜或急雨,檐溜沟水,行辄霁,问民间,未可以立苗也。
新莲实
二十四日辛卯,晴。
大腑始和,沐浴于城南民家。
二十五日壬辰,晴。
崇宁道人来同粥。
二十六日癸巳,晴。
二十七日甲午,晴。
市人始卖木等多改切子,皮殷红,肉甘酸,生者微涩,核猥大而肉少。
余旧闻岭南等子即药中山茱萸也。
沙监王稷寄渠酒、历来,自去年十二月未请。
二十八日乙未,晴。
二十九日丙申
四鼓欲竟,大雷雨,至寅卯少止,农民遂有西成之庆。
乙酉之夜,郡守斋宿,请雨于上帝。
郭全甫置酒于南楼,与者四人,予及刘君赐、管时当、范信中。
思立孙子渐寄糟、簟、凉床,秦禹锡送鲊。
五月初一日丁酉,雨。
普义邵彦明木瓜及蜜,郭子仁荷苞鲊。
初二日戊戌,雨。
夏至
郭全甫、管时当、李元朴、范信中会于南楼
初三日己亥,雨。
元明长沙三月书,南丰三月书,转附到睦三月书。
初四日庚子,雨,晚晴,夜见星月。
初五日辛丑,晴。
郡中以令为安化蛮置酒。
初六日壬寅,雨。
初七日癸卯,雨。
自此宿南楼范信中同之。
初八日甲辰,雨。
陶君送牛脯、雀鲊、蜜
初九日乙巳,雨,夜中大雨。
初十日丙午,晴。
邵彦明木瓜二十。
十一日丁未,晴。
十二日戊申,雨。
十三日己酉,雨。
十四日庚戌,雨。
十五日辛亥,晴。
欧阳襄自柳州来。
邵彦明来。
十六日壬子,雨。
李元朴置酒郭全甫之东轩,与者向日华、邵革、管及、王彦臣、贾琪、刘焕、高权、范寥、欧阳襄,其一客则予也。
彦明五㪷。
十七日癸丑,晴。
陶君送鲂鱼䱹十包。
十八日甲寅,晴。
范信中、欧阳佃夫浴于崇宁
崇宁道人过徐常,步至石泉,泉甚清壮甘寒,但不渫不甃耳。
邵普义送䱹。
十九日乙卯,晴。
佃夫弄琴,作《清江引》、《贺若》、《风入松》□□米七㪷。
/(中缺)二十五日庚寅,雨。
二十六日辛卯,雨。
二十七日壬辰,雨。
二十八日癸巳,雨。
二十九日甲午,晴。
三十日乙未,雨。
沐浴于崇宁。
七月初一日丙申,晴。
郭全甫、幸子宜晚过南楼
初二日丁酉,晴。
步出城西。
安国,亦可啖。
初三日戊戌,晴。
郭全甫携酒来,与李元朴、范信中、欧阳佃夫同饮。
初四日己亥,晴。
甘祖奭来访,问得岩西寿圣院是计监院,又云其叔父表民第十三在岩西居。
未申间,大雨。
医黄宝全送安石榴
初五日庚子,雨。
冯才叔送八桂两壶。
初六日辛丑
信中、佃夫浴于崇宁。
初七日壬寅,晴。
初八日癸卯,晴。
吴彦成送焦子石栗。
初九日甲辰,晴。
全甫送五石。
初十日乙巳,晴。
佃夫闻其母夫人疾作,不俟晨饭而行。
十一日丙午,晴。
信中浴于崇宁。
高允中来,卧南楼
十二日丁未,晴。
昌天河寄木瓜及瓷瓯十枚(昌惟贤字任之。)
全甫、元朴、允中、信中来会,酌于南楼下月明中。
十三日戊申,晴。
将官许子温见过,弹《履霜》数章,又作《霜钟晓角》而去。
陶君送面十斗,区君送及蕉子、紫水茄。
全甫、允中、信中来,小酌月明中。
十四日己酉,晴。
子宜家庄客还南丰,附元明己巳书。
十五日庚戌,晴。
子温来,弄琴数曲。
禹锡牂柯酒,殊可饮。
全甫、允中、信中月下饮牂柯酒,尽一壶。
十六日辛亥,晴。
三人者又同饮牂柯酒。
十七日壬子,晴。
信中浴于崇宁。
十八日癸丑,晴。
牂柯酒一尊于刘君。
信中步至秦禹锡家。
明日,刘君又送牂柯酒二壶。
十九日甲寅,晴。
自壬子至今,有风,甚凉。
二十日乙卯,晴。
任德公(黄丕微仲携来。)
二十一日丙辰,晴。
同允中、信中浴于崇宁。
二十二日丁巳,晴。
同允中、信中就全甫小饮。
二十三日戊午,晴。
带溪文仪甫来送二簟、黄粱、鱼腊。
前日黄微仲送沉香数块,殊佳,从以乌樠、花梨木界方、粉腊。
天河昌任之送蜜。
二十四日己未,晴。
闻郡官请雨。
崇宁道人来,受粥而不受饮。
二十五日庚申,晴。
同黄微仲、范信中浴于崇宁,崇宁道人置饮。
二十六日辛酉,晴。
全甫、允中来饮解酲酒。
二十七日壬戌,晓雨,又大晴。
黄积微、文仪甫来,共蔬饭。
范信中李元朴问疾。
二十八日癸亥
晓,大风而雨。
二十九日甲子,晴。
同积微、信中浴于崇宁。
八月乙丑朔,晴。
初二日丙寅,晴。
初三日丁卯,晴。
宜守党明远是日下世。
初四日戊辰,晴。
初五日己巳,晴。
初六日庚午,晴。
初七日辛未,晴。
初八日壬申,晴。
初九日癸酉,晴。
初十日甲戌,晴。
子正送八桂十二壶。
十一日乙亥,晴。
德谨寨送香橼子、芭蕉
十二日丙子,晴。
允中置饭于南楼,全甫不至,与积微、允中、信中同饭。
十三日丁丑,晴。
十四日戊寅,晴。
十五日己卯,晴。
十六日庚辰,晴。
十七日辛巳,晴。
十八日壬午,晴。
十九日癸未,晴。
二十日甲申,晴。
二十一日乙酉,晴。
二十二日丙戌,晴。
二十三日丁亥,晴。
二十四日戊子,晴。
二十五日己丑,晴。
二十六日庚寅,晴。
小雨甚急,不能久。
二十七日辛卯,小雨,不能歛尘。
二十八日壬辰,小雨,颇清润。
晚,大雨。
积微致糯三担、八桂四壶。
二十九日癸巳,晴。
环庆路兵马为四将诏熙宁八年五月甲子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六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四
环庆路兵五万二千六十九、马六千四百七十六为四将,副总管林广中军将,都提辖梁从吉副之;
钤辖种古为第二将,董颖叔副之;
都监嗣文为第三将,知大顺城窦琼副之;
都监李孝孙第四将庆州北路都巡检昭谏副之。
祫祭陪祀四首 其二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于穆高皇骏有声,嗣文成祖肇禋行。
一时帝子俱廊配,十七元臣允国祯
问礼欲知因每事,记功思作不徒名。
即今多难追前烈,访落何人续庙清。
澉浦镇题名记宝祐二年二月 宋 · 常棠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二、《海盐澉水志》卷七
宝祐二年宣城胡君用虎尚书,署澉浦司舶,揖里人常棠曰:「先君子昔领是镇,兼鲍郎盐场
先大夫采访前任名氏,目濡耳染,经始记石。
兹辑旧记,则在盐场碑阴,累政莫纪,半途已税,是大阙脱诠次。
幸今镇尹张君焯政通人和,振华扬德;
勉续窳坠,嗣文赞锐,吾辈责也」。
曰:惟嘉定初元,先正视镇事,余先君考叙题名,余叔祖实肇厥记。
十一年,廷绅请分二,并即镇廨为盐场,翻碑阴以志岁月,镇则或僦民庐,或寓萧寺,玩愒简陋。
绍定六祀,四明罗叔韶始相基殖庭,勤涂暨茨,门厅宾堂,鸾鹄停峙。
明年钱塘张思齐踵至,外庭内庑,朴斲丹雘,东创西辟,跂翼寝奥。
微二君,则爰处靡宁其所。
然齐瓜戍代,犹乏纪勒。
越岁十九,今张君甫克勇遂。
先是,胡君下车,摩挲旧记,仅二十四人,会省帅及列局废置,镇征艰重,事力筑底,欲勉茂请继,嗫嚅久之。
张君闻而叹曰:「余检馀俸且不给,伏腊琐细,远取诸家,必伺公帑以办此,无时而可为矣」。
乃捐己书石。
捃摭未纪者十有二政,前后附丽,并镂新珉。
不肖幼稔胡君重建,有幸今得相与继志述事,张君赐也。
噫!
贤如张君,使是镇之财赋弗减畴昔,则于光斯曜,必有可观,岂止一题名而已。
是岁二月朔竹窗常棠记并书。
沁园春 宋 · 张辑
 押先韵
予顷游庐山,爱之,归结屋马蹄山中,以庐山书堂为扁。包日庵作记,见称庐山道人,盖援涪翁山谷例。黄叔豹谓予居鄱,不应舍近取远,为更东泽黄鲁庵诗帖往来,于东泽下加以诗仙二字。近与冯可迁遇于京师,又能节文,号予东仙,自是诗盟遂以为定号。十年之间,习隐事业,略无可记,而江湖之号凡四迁。视人间朝除夕缴者,真可付一笑。对酒而为之歌曰
东泽先生,谁说能诗,兴到偶然。
但平生心事,落花啼鸟,多年盟好,白石清泉。
家近宫亭,眼中庐阜,九叠屏开云锦边。
出门去,且掀髯大笑,有钓鱼船。

一丝风里婵娟。
爱月在沧波上下天。
更丛书观遍,笔床静昼,蓬窗睡起,茶灶疏烟。
黄鹤来迟,丹砂成未,何日风流葛稚川
人间世,听江湖诗友,号我东仙
金绳院五百罗汉记 南宋 · 姜如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全蜀艺文志》卷三八、《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七
院在唐名东禅,在伪蜀名龙华,国朝凤州太守王蒙正斥而大之,梁柱宏壮,为诸方冠。
其建置如禅规外,又为大殿三,相属于东偏。
大中祥符元年赐名金绳
建炎军兴,升成都府路安抚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别置官属
三殿绘事虽富,而像设缺焉。
有司便其空阔,即用为官属廨舍,院纲坐是颓委,几五十年。
乾道庚寅,上命敷文阁待制广汉公震成都,罢制置司官属
一日,公顾瞻栋宇雄壮伟丽,长太息曰:「制置司兴废无常,安知后日之不复?
若乘其间严像设,以补异时缺典,杜后日馆廨之害,不亦善乎」!
于是命僧子文领院事,谕意指,文以五百大罗汉请。
阅四岁,像设才二百,于其中殿作弥勒像,未施金碧,而归寂
今住持勤心公继之。
勤以乙未春正月不假方便,诸圣推出,来住此刹。
始至,有立魔论鼓惑众者,谓勤决不嗣文志。
勤刻苦经画,锱铢积累,俭薄受用之须,散文所散,用文所使,终文所事,一毫不易。
魔论将息,未几何,施者云委,不谋而同,乃辟前殿以为洞户,贯三为一,成大宝岩应真妙相。
周回间错,无量变现,龙宫海藏之会,俨然未散。
岁在戊戌,大功德藏相将落,大师内翰胡公从佛地位现官寮身,具大正见观,察无量寿佛,事从三昧,起而作是。
言当来弥勒号称,次补一十二相,则已庄严。
云何释迦大宝觉王世出,世为人天师,能转声闻,入佛知见,而于此宝刹座从虚。
譬如公朝千官百辟,衮冕巍峨,森列殿庭,至尊不临,孰为宗主?
乃即后殿施紫金檀,作释迦像与弥勒像。
凡诸佛像有不具者,俱为足之。
前佛后佛共转轮,与诸羊车、作大教主,诸修行事、诸化导法、周遍宝坊,靡不毕具。
虽我世尊法华会上,眉间白毫,所照世界,所现瑞相,所作佛事,何以过此!
靡金钱一万万,而住持足迹未尝一出户庭,自非具本来福德藏,修本来福德性,其应于事相者,安能如是危危堂堂也哉!
院枕繁阓,酒坑媱阱,盗山杀海,势席诈怛,财鸠气蟒,恶习盘结,周回四隅,境风业火,一刹那际摧菩提树,焚般若种,钱围深固,阿鼻暗黑,无量苦事,种种见成,如蚁旋空,以苦为乐,昼夜观历而不觉,知是则名为可怜悯者。
今于其中即事示相,因相起信,转大苦海成大善林,化愚痴人发智慧心,化暴急人发忍辱心,化懒堕人发精进心,化傲慢人发恭敬心,化散乱人发禅定心,化淫秽人发清净心,化贪盗人发满足心,化悭吝人发檀施心,化嗔恚人发欢喜心,化杀害人发慈善心,化妄诞人发真实心,种种心生,种种心灭,一弹指顷舍恶趋善。
其为饶益,无有限量,无有穷尽。
诸来观者,弹指赞叹,得未曾有尔。
时有一居士自凡夫境谛观凡夫作诸妄业,受诸妄报,王侯蝼蚁,共一苦聚,心生悲恼,未有咨决,又闻如是大都会中有大业坑,复有如是大功德海,欢喜踊跃,稽首作礼。
住持又问之曰:「昔须菩提常白世尊、阿罗汉道从无诤修无诤三昧,人中第一,又自世尊,我从空生證解空果,成无上道,即是义观无诤及空。
是阿罗汉灭妄證,真二大法门。
我观世间种种黑业,皆从诤起。
诤心一萌,河沙国土微尘众生各立见界,自为同异于普佛境,失普物性;
又观世间诸不空者,皆依丽浊事相而立,认贼为子,返为贼谋,自劫家宝。
客境穷露,无可谁何。
今子于此有诤界中开示无诤正修,行路不空界中开示真空,本寂灭体,虽则对病设药,犹堕有为,但此界中诸有生者染病方深,云何勿药?
假一切有诣一切无,毕竟无中。
药病两亡,事理俱泯。
惟病与药,总成昨梦,露地白牛,卓然独立,子之所志,其在兹乎」?
住持颦蹙而言:「嗟乎哉!
是何子之多事也。
老僧昔者南游诸方,至于何山,见一威猛大师子王,寓名曰辩。
于千载后无见见中,亲见临际,我于此老承事供养,经历年岁,寂无所知,忽从户外卖菜声中闻师子吼,我于尔时性命俱断,悟本来空,无得而得。
今于此刹作粥饭头,饥来即食,饱来即睡,十二时中一切平常。
如子所说,我总不知,但以前日创始既有其绪,成功不毁,姑为终之。
诸世界中及世界法,总是大阿罗汉普通道场,无用强生分别作善恶想,立取舍见,何山所得如是」?
居士曰:「咄!
龙生龙子,凤生凤雏,四海老勤,名不虚得」。
笔集绪言,因以为记。
申免驱磨庆元府财赋状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八、《黄氏日钞》卷七七
尚书省劄子,备朝奉郎、监察御史孙嵘叟奏黄,五月十四日三省同奉圣旨节文,陈存更镌一官,下浙东仓司理算制司财赋钱米毕日,勒回安吉州居住;
王安中、汪大有、钱牧、刘嗣文各降一官资,并放罢。
内大有罢新任,遇赦未许放行注授,仍下浙东仓司拘留,委清强官驱磨团结省米、上供苗米、济民仓米、济粜局米折变侵欺,开具着落,申取朝廷监索施行,劄付本司。
某照得陈尚书四月二十九日已行离任讫,汪制干预于四月二十八日先已随司解任,曾到本司辞去讫。
此外除刘司理本司先曾按劾申乞,且留在任,已准省劄从申外,今准省劄行下五员数内所措拘留财赋官王通判、钱佥判,牒庆元府遵照省劄指挥施行。
但本职虽承乏暂为浙东提举,其见今置司庆元府,实系本乡。
既在本乡,实不敢驱磨本乡郡太守帐目。
古称居是邦不非其大夫,而况邦侯?
此惟台谏可以论奏,惟给舍可以缴驳。
若身居此邦,见任此邦,而任责驱磨此邦财赋之利病,不涉私庇之嫌,则犯苛刻之讥,将何面目立󲦤绅间?
正恐纵是驱磨,人亦不信。
具申朝省,欲望钧慈矜察,特赐钧判,改差无干碍监司,不系本郡之官,径自驱磨施行,以昭圣朝行法之公,以全小吏廉耻之节。
仍牒本府照应。
天井山报济庵记 南宋 · 陈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五、《本堂集》卷五一
四明天井山有庵名报济,主僧师锡以记请,曰:「庵建于宋淳祐间,师祖祖诏,其嗣文素,中遭讼舋,有力者乘之,空所有,庵几废。
文素誓复其旧,而规新益力。
屋日以辟,具日以备。
田积至六十亩有奇,外有其徒祖可者死,捐田数亩,庵以托葬所,久而其后取以去。
此其概也」。
余因念于师锡,今天下形胜山林,巾钵如云,宅之以金碧,声之以钟鼓,朝夕熙恬于四明之外,亦云足矣,顾欲退然自为一庵计,殆未之喻。
答曰:「庵,吾祖祖诏创之甚劳,文素复之甚难,师锡寔为之孙,负荷之甚重,亦曰茍不自力,殆弃厥先之遗,惟便安之自择,人其谓我何?
故拳拳以守庵为是,以记庵为急,非有他也」。
嗟乎!
浮屠者流,稽天沃日,世之人方倾投艳向,而乃欲假吾儒天伦之说,家其业而子孙其传,又欲托余之文,书庵之始末,以诏方来,是亦自有见也,不可尚乎。
余又安得不有感于师锡之心哉?
乃为之记。
前进士陈著记。